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的进化早已超越了“四个轮子加沙发”的简单定义。当自动驾驶解放双手、智能座舱重塑交互时,汽车座椅这个曾被忽视的“配角”,正在AI技术的加持下从“被动的乘坐工具”进化为“主动的服务伙伴”。
AI+座椅究竟能让你有多享受
01.零重力座椅:AI让舒适科学化
零重力座椅的爆火,揭示了人们对“极致舒适”的追求。通过AI算法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姿态,座椅可自动调整角度、支撑力度和压力分布,让身体重量均匀分散,减少脊椎压力。

例如日产、蔚来等品牌推出的零重力模式,结合车辆行驶状态与乘客体型数据,动态优化坐姿参数,甚至在急转弯时主动增强侧向支撑。
但AI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座椅的“智商”正在突破物理舒适,向生理与情感维度延伸。
02.AI座椅从健康管家到情绪伴侣
a.健康监测:座椅变身移动体检站
嵌入压力传感器、生物电电极和红外热成像的智能座椅,能实时监测心率、呼吸频率、体脂率甚至疲劳指数。宝马iX的座椅已支持脊柱健康分析,而丰田的概念座椅甚至能通过坐姿预测腰椎疾病风险,联动车载系统推荐拉伸动作。
b.情感交互:读懂你的喜怒哀乐
AI摄像头与座椅压力分布数据结合,可识别乘客情绪:紧张时自动释放香氛、播放舒缓音乐;兴奋时联动氛围灯与座椅震动打造沉浸式游戏体验。小鹏汽车与Unity合作开发的“智能第五空间”,已尝试通过座椅律动增强影音娱乐的临场感。
c.场景自适应:一键切换生活模式
- 办公模式:座椅前倾15°、腰部支撑增强,桌板与屏幕自动展开;
- 亲子模式:后排座椅旋转对坐,AI讲故事时同步震动模拟剧情震动;
- 露营模式:座椅完全放平形成双人床,温控系统防止着凉。
03.座椅将成为“AI机器人”
随着具身智能(Embodied AI)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座椅可能成为拥有自主意识的“服务型机器人”:
- 自学习个性化:通过长期数据积累,AI可记忆不同家庭成员的体型偏好、健康习惯,甚至预判需求(例如孕妇上车自动开启托腹模式);
- 跨设备联动:座椅与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连接,上车瞬间同步调节空调、香氛,下车后提醒家中扫地机器人清理掉落在座椅缝隙的零食碎屑;
- 元宇宙入口:结合VR头显与触感反馈座椅,在车内体验滑雪、跳伞的失重与冲击,让通勤变成“穿越异世界的冒险”。
对于“AI+座椅”这个焦点话题,我们在“第四届ATC智能座舱及智能内饰技术周”在“第十届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技术峰会”上,一众行业专家从技术、趋势、体验等多个维度为大家分享他们的技术和案例。

点击图片链接,了解“第四届智能座舱及智能内饰技术周”详情
第四届智能座舱及智能内饰技术周-主会场
议程
7月15日 | 上午
- 主办方开场
- 舱驾融合背景下智能座舱的架构设计与开发
- 新势力OEM如何重新定义舱驾边界
- 大模型在驾舱中的全场景渗透
- 下一代舱、屏一体化趋势与展望
- 生态协同——从车机到智慧城市的服务闭环
第十届汽车智能座椅系统技术峰会
议程
7月15日 | 下午
-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对座椅供应链的挑战
- AI融合智能座椅场景化解决方案
- 百变空间硬件解决方案 – 丝杆长滑轨
- 智能表面交互系统与座椅的集成方案
- 机械按摩在汽车座椅上的创新应用
- 【圆桌讨论】主机厂自研座椅的利弊
7月16日 | 上午
- 下一代零重力座椅安全标准
- 座椅骨架平台化战略
- 体压传感器在自适应座椅上的应用
- 元宇宙座舱的座椅人因工程重构
7月16日 | 下午
- 共享出行场景的座椅耐久性革命
- 生成式AI在个性化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 舒适性仿真在汽车座椅设计开发阶段的研究与应用
- 创新表面材料在座椅应用中的实战案例
- 智能座椅的空间灵活化 – 电动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