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刚发明时,座椅只是一个小板凳,之后出于安全性、舒适性的需求,座椅逐渐演变成了移动的沙发。直至今日,汽车座椅加入了更多的调节机构,功能性也越来越丰富。

汽车座椅为什么需要骨架
骨骼对于人类等脊椎生物来说,有着诸多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中为生物体提供整体结构支持和脏器保护是最重要的一点,汽车座椅同样拥有着属于自己的“骨架”结构。座椅骨架的作用是承受载荷、传递力矩、增加稳定性、安装各种功能件,对于座椅发泡、座椅面套、电子零件、塑料件等不能凭空悬浮在座椅内部的零件,骨架是安装和支撑的载体。汽车座椅不仅仅为驾乘体验提供舒适性,更是安全保障的重要一环,为此汽车座椅的骨架结构优劣,决定了整椅产品的安全性能、舒适性能和经济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汽车座椅骨架
前后骨架有讲究
座椅作为汽车的安全部件之一,其骨架的强度对于整车使用之中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骨架必须在汽车受到撞击的时候,固定并保护好乘员维持特定的姿势,令其它如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件,得以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保护功能。如今的乘用车通常会配备两到三排座椅,所以按照座椅安装位置会将其划分为前排和后排座椅骨架总成,且要求与功能结构也会有所差异。
前排座椅
对于普通车辆,若按照使用频率来算,车内座椅之中使用最多、功能最多,且成员最容易受到事故伤害的位置通常位于车辆前方,加之各种车型对于前排座椅平台化要求也较高,所以前排座椅在整车座椅里面属于最为重要,开发难度也最大的部分。当下前排骨架的结构主要集中于全管式骨架、钣管式骨架以及全钣式骨架三种类型。
全管式骨架结构最简单成本也最低,但只有少部分使用冲压钣金并配合大量管型材料制成的基础零件让其性能也最差;全钣式骨架结构的性能被欧系和高端车型青睐,整个骨架全部采用钣金冲压和焊接构成,性能最好,成本最高。钣管式骨架结构成本、性能与复杂度介乎于两者之间,多为日韩系车型选用,拥有适配大部分造型的灵活性,成本稍低,成为了目前大部分车企选用的主要结构类型。

博泽电动调节座椅骨架
中后排座椅
与前排座椅不同,中后排座椅更为讲究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舱内空间布局之中,充当灵活变通的角色。
五座的小型乘用车后排座椅最早多为固定式座椅骨架,虽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因为靠背无法放倒导致行李箱空间无法拓展,如今已经日渐式微。随后出现的靠背可放倒骨架,虽然无法调节靠背角度,但是通过解锁靠背锁可放倒靠背拓展行李箱空间,基本成为了大部分车型的标配。至于通过安装调角器实现角度调节的靠背可放倒骨架虽然更为高档,不过对于骨架强度要求也更高。
六座以上车型基本都需要配备第三排座椅,所以这类车型所使用的座椅骨架不但要求第三排可以放倒,更要求与之配合方便乘员进出的第二排座椅骨架具有Easy Entry整体前翻转功能。

后排座椅骨架
减重不减质的材料选择
汽车轻量化工程一直都是车辆技术创新发展之中的主要趋势,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电动车的大量普及与快速发展,减低整车重量能明显提升续航里程,减轻消费者在用车中对于充电焦虑与续航里程焦虑两大问题。
在汽车零部件中,前后排座椅重量占整车重量约7%,考虑到未来汽车座椅功能的多样化与复杂程度还会提高,其重量占比也会随之增加,为此如何能让汽车座椅,特别是整椅系统中占比较高的骨架部分,在减重的同时保证并持续提高应有的强度质量,成为了座椅系统工程师主要的科研课题。

博泽座椅骨架疲劳测试
其中,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效果明显,高强钢、镁合金、铝合金、工程塑料、EPP和碳纤维均具有较大潜力。不过考虑到整椅工程不同部件所需强度不一,任何材料都无法独立成为整椅之中的绝对主力,譬如高强度钢与镁合金主要针对骨架等核心件,铝合金则是滑轨核心件应用。混合设计选用的“对症下药”效果将更好。
灵动多变的长滑轨
如今的汽车座椅已经不像过去汽车刚出现时,仅仅通过螺栓紧固到车厢之内那样简单粗暴。绝大多数驾驶员在上车之后的首选动作就是先把方向盘与座椅调整至舒适位置,特别是那些多人使用的车辆,良好的坐姿能让驾驶更为轻松省力。不涉及专注驾驶过程的中后排乘客,更是对于舒适的乘坐姿势有着极高的要求。这让座椅滑轨从出现时,就成为了发挥座椅系统无限可能的秘密武器。
许多人看座椅往往流于表面
仅凭目视与触感下判断,殊不知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骨架和长滑轨正是座椅的灵魂所在
为驾乘提供更多元更智能的体验
